秦中杂咏

吊古意不禁,披搸倚断枝。 道逢雪岭叟,笑我真情痴。 尔从京师来,习见汉官仪。 未央即宫阙,金马即铜墀。 团营即细柳,绮陌即庄逵。 西山千万髻,终南同崔巍。 下有高梁河,即古曲江池。 瑶台与金屋,所贮即妖姬。 残棺断火垄,即今金紫儿。 辟彼膏烛光,前者已灰飞。 后火续新火,焰焰同一辉。 若以天眼观,青草生蛾眉。 飘风遇轻云,无事哭荒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披搸(pī lín):披散,散乱。
  • 断枝:折断的树枝,比喻残破的景象。
  • 雪岭叟:居住在雪山的老人。
  • 真情痴:真挚而痴迷的情感。
  • 汉官仪:汉代的官制和礼仪。
  • 未央:古代宫殿名,这里指宫殿。
  • 金马:指金马门,古代宫门的一种。
  • 铜墀(tóng chí):铜制的台阶,指宫殿的台阶。
  • 团营:指军营。
  • 细柳:古代军营的代称。
  • 绮陌:繁华的街道。
  • 庄逵(zhuāng kuí):大道,指宽阔的道路。
  • 西山:山名,这里泛指山。
  • :发髻,比喻山峰。
  • 终南:终南山,山名。
  • 崔巍(cuī wēi):高大雄伟。
  • 高梁河:河流名。
  • 曲江池:古代池塘名,这里指池塘。
  •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华丽的楼台。
  • 金屋:指华丽的房屋。
  • 妖姬:美丽的女子。
  • 残棺断火垄:指破败的坟墓。
  • 金紫儿:指高官显贵。
  • 膏烛光:指燃烧的蜡烛。
  • 天眼:比喻高远的视角。
  • 青草生蛾眉:比喻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在变化。
  • 飘风遇轻云:比喻世事无常,变化莫测。
  • 荒碑:荒废的墓碑。

翻译

我站在古迹前,不禁感慨万千,散乱地倚靠着折断的树枝。在路上遇到一位雪山的老人,他笑着说我真是太痴情了。他说我从京城来,习惯了汉代的官制和礼仪。未央宫就是那些宫殿,金马门就是那些铜制的台阶。军营就是那些细柳营,繁华的街道就是那些大道。西山有无数的山峰,终南山同样高大雄伟。下面有高梁河,就是古代的曲江池。瑶台和金屋里,住着的是美丽的女子。破败的坟墓,就是现在的高官显贵。就像燃烧的蜡烛,前面的已经灰飞烟灭。后面的火继续燃烧,火焰依旧明亮。如果用高远的视角来看,青草已经长满了蛾眉。世事无常,变化莫测,就像飘风遇到了轻云,没有必要为荒废的墓碑哭泣。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迹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如“断枝”、“残棺断火垄”等,形象地描绘了历史的残破和变迁。同时,通过与雪岭叟的对话,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真挚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