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进之杂咏

藤叶常悬四五葩,閒随方罫过邻家。 西厢托疾东厢假,南寺听经北寺茶。 蝶老花阑如倦客,天清云薄似飞纱。 姬衫典尽瓶犹馁,学把缗钱托画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pā):花。
  • (guǎi):方格,这里指街道或田地的划分。
  • 托疾:借口生病。
  • :借。
  • :残,尽。
  • 缗钱: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也指成串的钱。
  • 画叉:用来挑画或挂物的工具。

翻译

藤叶上常常挂着四五朵花,我悠闲地随着方格街道走到邻家。西厢房借口生病,东厢房则借用,南边的寺庙听经,北边的寺庙品茶。蝴蝶在花丛中显得疲惫,天空清澈,云朵薄如飞纱。我的衣服已经典当光了,瓶子里还是空的,我学习如何用绳子串起钱币,托付给画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闲适而略带忧郁的生活画面。诗中,“藤叶常悬四五葩”和“閒随方罫过邻家”展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态度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后两句通过东西南北的寺庙活动,反映了诗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生活的拮据和无奈,通过“姬衫典尽瓶犹馁”和“学把缗钱托画叉”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幽默自嘲。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