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顾升伯出使还吴

青峦生色水生波,处处吴姬饷酒醝。 震泽有山皆树橘,虎丘无月不听歌。 潮田没去春畦少,侬语讹时怪事多。 近日押徵知不免,阊门风景看如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饷酒醝(xiǎng jiǔ cuō):指用酒招待客人。
  • 震泽:古代地名,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 虎丘:苏州的一处名胜,以山丘和古迹闻名。
  • 侬语:吴地方言,即苏州话。
  • 押徵:指征收税赋。
  • 阊门:苏州古城的一个城门,也泛指苏州城。

翻译

青山绿水间,处处可见吴地的女子用美酒款待客人。 震泽的山上到处都是橘树,而虎丘则无论哪个月份,夜晚都少不了歌声。 潮水淹没了田地,春天的田野显得稀少,吴地方言中的讹误也多了起来,怪事频发。 近来征收税赋的事情已不可避免,不知苏州城的风景又将如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苏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诗中,“青峦生色水生波”一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苏州的山水美景。后文通过对“震泽”、“虎丘”等地的描写,展现了当地的物产和娱乐活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如“潮田没去春畦少”暗示了自然灾害的影响,“侬语讹时怪事多”则反映了语言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最后两句则透露出对时局的无奈和对家乡风景的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苏州的自然美,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时局的关注。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