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有车马客行

门有车马客,锦襕乌纱巾。 寒毛接短鬓,丝丝沙与尘。 问子何劳劳,上书西入秦。 八年始一命,官卑不救贫。 冒霜揖槐柳,望灰拜车轮。 一身百纠縳,形如一束薪。 手缠不自解,利刃寄他人。 蔗与蘖同餐,虽甘亦苦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锦襕(lán):华美的衣裳。
  • 乌纱巾:黑色的头巾,古代官员常戴。
  • 寒毛:指头发。
  • 劳劳:辛苦劳碌。
  • (yī):古代的礼节,拱手行礼。
  • 纠縳(zhuó):束缚,困扰。
  • (zhè):甘蔗。
  • (niè):酒曲,这里指酒。

翻译

门前有车马经过的客人,穿着华美的衣裳,戴着黑色的头巾。 头发连接着短鬓,丝丝缕缕间夹杂着沙尘。 问他为何如此辛苦,原来是上书西行去秦国。 八年才得到一个小官职,官位卑微无法解救贫困。 冒着霜寒向槐柳行礼,望着尘土向车轮叩拜。 一身被百般束缚,形如一捆柴薪。 手上的缠绕自己无法解开,利刃也寄托于他人之手。 甘蔗与酒曲一同食用,虽然甜美却也是苦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官场失意者的形象,通过对其衣着、动作和心境的描写,展现了他的艰辛与无奈。诗中“锦襕乌纱巾”与“丝丝沙与尘”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主人公外表的华丽与内心的沧桑。后文通过“揖槐柳”、“拜车轮”等动作,进一步以象征手法表现了主人公的卑微与无助。结尾的“蔗与蘖同餐,虽甘亦苦辛”则深刻反映了主人公在困境中的苦涩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