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庵建慈云寺既成见招得胎字二首

自从千载韩山后,又见三车象力开。 便道人缘终就劫,乍疑佛教顿更胎。 毒龙观法新无碍,溪鳄知文久却回。 始信当年焚骨者,空言亦许大颠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杨乐庵: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慈云寺:寺庙名。
  • 胎字:诗题中的“得胎字”指的是以“胎”字为韵脚作诗。
  • 韩山:地名,可能指韩愈的故乡或与之相关的地点。
  • 三车:佛教术语,指羊车、鹿车、牛车,比喻三乘佛法。
  • 象力:指佛教中的象喻,象征佛法的力量。
  • 人缘:指人与事物之间的因缘关系。
  • 就劫:指达到或经历劫难。
  • 顿更胎:突然改变或更新。
  • 毒龙:佛教中常用来比喻烦恼或障碍。
  • 观法:指观察佛法。
  • 无碍:没有障碍。
  • 溪鳄:可能指某种障碍或困难。
  • 知文:了解文字或文化。
  • 却回:退回,不再成为障碍。
  • 焚骨者:可能指韩愈,他曾有焚烧佛骨的行为。
  • 大颠:人名,可能是指唐代高僧大颠禅师。

翻译

自从千载之后的韩山,又见佛法三车之力如象般开启。 便道人与佛法终究要经历劫难,乍看之下佛教似乎突然更新了。 毒龙在观法中找到了新的无碍,溪鳄了解文化后已不再回头。 始信当年焚烧佛骨的人,空言也允许大颠禅师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是郭之奇在杨乐庵建立慈云寺后所作,诗中通过对佛教术语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佛教复兴和新变化的感慨。诗中“三车象力开”形象地描绘了佛法的力量,而“毒龙观法新无碍”则表达了佛法能够消除烦恼和障碍。最后提到“大颠”,可能是对佛教复兴中重要人物的赞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赞赏。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