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湘洲使浙

别路红桥上,无情亦有歌。 青山遮道石,流水拍云波。 北阙新知少,西湖熟梦多。 向来题字处,墨沈遍嵯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也用作朝廷的别称。
  • 墨沈:墨汁。
  •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高大的石碑或建筑。

翻译

在红桥上告别,即使没有情感,也有歌声相伴。 青山挡住了道路,石头显得格外突出,流水拍打着云波。 在北方的朝廷中新认识的人不多,但西湖的梦境却熟悉得多。 往日题字的地方,墨汁遍布在高大石碑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离别的场景,通过“红桥”、“青山”、“流水”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中“北阙新知少,西湖熟梦多”一句,巧妙地对比了现实与梦境,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结尾的“墨沈遍嵯峨”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加深了离别时的情感深度,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