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十八日宿上天竺

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 饶他紫金身,只是泥与草。 朝来白照面,三十二种好。 终日忙波波,忘却自家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 上天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一个著名佛教圣地,以天竺山上的寺庙群而闻名。
  • 紫金身:指佛像或神像的装饰,通常用紫金色的材料制成,象征尊贵和神圣。
  • 三十二种好:佛教中描述佛陀的三十种美好特征,称为“三十二相”。
  • 波波:忙碌奔波的样子。
  • 自家宝:指个人内在的宝贵品质或精神财富。

翻译

如果在外观上寻求我,那人走的是错误的道路。 即使他拥有华丽的紫金身,那也只是泥土和草的堆砌。 早晨阳光照在脸上,展现出三十二种美好的特征。 整天忙碌奔波,却忘记了自身内在的宝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外在的华丽与内在的价值,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物质表象而忽视内在精神世界的批判。诗中“紫金身”与“泥与草”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外在装饰的虚无。而“三十二种好”与“忘却自家宝”则进一步指出,尽管外在有诸多美好,但若忽视了自身的内在价值,则一切都是徒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应忘记自我内在的修养和价值。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