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念澄江时得如此则来舫去刀两俱莫逆固不欲专丐南飙独予帆迅也

游人计远自多端,大块吹同本一般。 定后狂波何处问,澄馀止水可微观。 春江此际还如练,山月于时已在竿。 安得诸川同是刻,来舟无涩去舟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因念:因此想到。
  • 澄江:清澈的江水。
  • :小船。
  • 去刀:离去的小船。
  • 莫逆:没有冲突,和谐相处。
  • 专丐:专门乞求。
  • 南飙:南方的疾风。
  • 大块:大自然。
  • 定后:平静之后。
  • 狂波:汹涌的波浪。
  • 澄馀:清澈的剩余。
  • 止水:静止的水。
  • 微观:仔细观察。
  • 春江:春天的江水。
  • 如练:像白练一样。
  • 山月:山间的月亮。
  • 在竿:挂在竿头,指月亮高挂。
  • 诸川:各条河流。
  • 同是刻:同时刻画。
  • 来舟:来的船只。
  • 无涩:没有阻碍。
  • 去舟安:离去的船只平安。

翻译

因此想到,在清澈的江水上,无论是来的小船还是离去的小船,都能和谐相处,我不需要专门乞求南方的疾风来独享帆船的快速。

游人计算远行的方法多种多样,大自然的风吹拂起来都是一样的。

在汹涌的波浪平静之后,何处去询问它们的踪迹?在清澈的静水中,可以仔细观察。

春天的江水此时像一条白练,山间的月亮此时已经高挂在竿头。

如何能让各条河流都同时刻画出这样的景象,让来的船只没有阻碍,离去的船只也能平安无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江景和船只的往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与旅行平安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狂波”与“止水”,“春江如练”与“山月在竿”,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江水的变化和月光的静美。结尾的愿望则寄托了对旅途顺利的美好祝愿。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