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公贫病无日开颜闷坐舟中口占乞笑

骨如枯竹面如灰,顷刻酸呼四五回。 人世万千穷恼病,被君包揽上身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口占:即兴作诗,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
  • 乞笑:请求别人给予笑容,即希望别人能理解并同情自己的处境。
  • 骨如枯竹:形容身体瘦弱,如同干枯的竹子。
  • 面如灰:形容面色苍白无血色,如同灰烬。
  • 顷刻:极短的时间。
  • 酸呼:因痛苦而发出的呻吟声。
  • 包揽:承担,揽下。

翻译

我的身体瘦弱得像干枯的竹子,面色苍白如灰烬, 在极短的时间内,我因痛苦而呻吟了四五次。 人世间无数的贫穷和烦恼,仿佛都被我一个人承担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作者因贫穷和疾病而遭受的痛苦。诗中“骨如枯竹面如灰”形象地展现了作者身体的衰弱和面色的苍白,而“顷刻酸呼四五回”则进一步以夸张的方式表达了作者所承受的痛苦。最后一句“人世万千穷恼病,被君包揽上身来”则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悲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