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及六国
礼乐征伐诸侯出,流极终成无道天。
尊攘虽闻齐小白,虚名大抵自东迁。
召陵不问荆淫号,葵丘五禁亦徒然。
威烈始成三叛国,洋洋东海遂为田。
取千取百谁中止,相帝相王孰后先。
山东弛约南风弱,泗上群飞函谷烟。
须臾已见六王毕,接瞬安知嬴吕旋。
振古乾坤方一变,德功皇帝岂其然。
八字从兹为郡邑,名封自此绝蝉联。
赭山燔石威弥炽,灭古坑儒祸日延。
博浪一椎凶未戢,凉车一石臭初传。
当时倘就燕丹策,祖龙何必俟今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流极:指极端、极点。
- 尊攘:尊重和排斥,指尊重周天子而排斥其他诸侯。
- 召陵:地名,指春秋时期楚国的召陵。
- 葵丘:地名,指春秋时期齐国的葵丘。
- 威烈:指威严和烈性。
- 三叛国:指春秋时期的三个叛乱国家。
- 洋洋:广阔无垠的样子。
- 相帝相王:指相互称帝称王。
- 山东:指华山以东的地区。
- 南风弱:指南方的势力衰弱。
- 泗上:地名,指泗水流域。
- 六王毕:指六国灭亡。
- 嬴吕旋:指秦朝的嬴政和吕不韦。
- 赭山燔石:指秦始皇焚书坑儒。
- 博浪一椎:指秦始皇的暴政。
- 燕丹策:指燕太子丹的策略。
- 祖龙:指秦始皇。
翻译
礼乐征伐本是诸侯所为,但最终却导致了无道的天下。虽然齐桓公小白时期有尊重周天子的名声,但实际上这种虚名也是从东迁开始的。召陵对楚国的嚣张不闻不问,葵丘的五项禁令也只是徒劳。威严和烈性开始在三个叛乱国家中显现,广阔的东海也成为了田地。取千取百的行为谁能够中止,相互称帝称王谁又能分出先后。山东的盟约已经松弛,南方的势力也衰弱了,泗水流域的群雄也如烟消散。转眼间六国已经灭亡,秦朝的嬴政和吕不韦又怎能长久。自古以来乾坤已经发生了巨变,德功皇帝的说法难道是真的吗。从此以后,郡邑的名称开始出现,名封的制度也从此断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政愈发炽烈,灭古坑儒的祸患也日益蔓延。博浪一椎的暴政尚未平息,凉车一石的恶臭已经开始传播。当时如果采纳了燕太子丹的策略,秦始皇又何必等到今年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深刻反思。诗中运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和地名,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混乱和动荡。同时,通过对秦始皇暴政的描写,表达了对那个时代暴政的强烈谴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