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子静水明楼听歌仍和散木韵

百亩春兰盖碧畦,玲龙且莫唱黄鸡。 青丝屡罥鸳纹水,红袖频麾燕嘴泥。 岘石坡前山简客,天花场上净名妻。 千枝万朵黄家去,听取娇莺恰恰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百亩春兰盖碧畦:百亩的春兰覆盖着碧绿的田畦。
  • 玲龙:此处疑为“玲珑”,指歌声清脆悦耳。
  • 且莫唱黄鸡:不要唱悲伤的歌曲,黄鸡常用来象征悲伤或衰老。
  • 青丝屡罥鸳纹水:青丝(头发)多次缠绕在鸳鸯戏水的水面上。
  • 红袖频麾燕嘴泥:红袖(女子)频繁挥动,像燕子衔泥筑巢。
  • 岘石坡前山简客:在岘石坡前,山简(人名)作为客人。
  • 天花场上净名妻:在天花场上,净名(人名)的妻子。
  • 千枝万朵黄家去:前往黄家,那里有无数的花朵。
  • 听取娇莺恰恰啼:聆听娇莺的啼鸣。

翻译

百亩的春兰覆盖着碧绿的田畦,清脆悦耳的歌声请不要唱出悲伤的黄鸡曲调。青丝般的头发多次缠绕在鸳鸯戏水的水面上,红袖女子频繁挥动,像燕子衔泥筑巢。在岘石坡前,山简作为客人,天花场上是净名的妻子。前往黄家,那里有无数的花朵,聆听娇莺的啼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的生动画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中“百亩春兰盖碧畦”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春兰的茂盛,而“玲龙且莫唱黄鸡”则巧妙地以歌声为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后文通过“青丝屡罥鸳纹水”和“红袖频麾燕嘴泥”等细腻的描绘,进一步以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相结合,展现了春天的繁忙与欢乐。结尾的“听取娇莺恰恰啼”更是以动听的鸟鸣,为整首诗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和谐。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