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优弹唱

· 屠滽
班里当歌让早名,临觞一曲使人惊。 板回促拍翻新调,丝引余腔转慢声。 萱草泥融蚯蚓细,桃花风悄栗留生。 白头重洗青春耳,不向何戡数渭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班里:指古代的乐班,即音乐团体。
  • 临觞:临,靠近;觞,古代饮酒的器具,这里指酒杯。临觞即靠近酒杯,引申为饮酒时。
  • 促拍:加快节奏。
  • 翻新调:创作或改编新的曲调。
  • 丝引:丝,指弦乐器;引,引导,这里指演奏。
  • 余腔:指音乐中的余音,即旋律的延续部分。
  • 慢声:缓慢的音调。
  • 萱草泥融:萱草,一种植物;泥融,泥土湿润。这里形容音乐细腻如萱草在湿润的泥土中生长。
  • 蚯蚓细:形容音乐细腻如蚯蚓。
  • 桃花风悄:桃花,春天的花朵;风悄,风轻轻吹过。这里形容音乐如春风轻拂桃花。
  • 栗留生:栗,一种植物;留生,停留生长。这里形容音乐的持久和生长。
  • 白头重洗青春耳:白头,指年老;重洗,重新洗涤;青春耳,年轻时的听觉。这里指年老时重新体验年轻时的音乐感受。
  • 何戡:人名,可能是当时的著名音乐家。
  • 渭城:地名,这里可能指何戡的故乡或其代表作品。

翻译

在乐班中早已名声在外的王优,每当饮酒时弹唱一曲,总能令人惊叹。他加快节奏,翻新曲调,用弦乐器引导出余音,转而演奏缓慢的旋律。音乐细腻如萱草在湿润的泥土中生长,又如蚯蚓般细致;它像春风轻拂桃花,又如栗树在风中持久生长。白发苍苍的我,再次洗涤了年轻时的耳朵,不再只向何戡数渭城。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王优的音乐才华,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其音乐的多样性和感染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萱草、蚯蚓、桃花和栗树,来比喻音乐的细腻、持久和生命力。结尾表达了诗人对王优音乐的极高评价,认为其音乐足以超越当时的著名音乐家何戡,体现了对王优音乐才华的深深敬仰。

屠滽

明浙江鄞县人,字朝宗,号丹山。成化二年进士。授御史。巡按四川湖广,所至有政绩。累迁吏部尚书。爱惜人才,斥抑侥幸。弘治十二年,重建清宁宫成,诏许乌斯藏僧入宫庆祝。滽再疏谏止。武宗即位,加太子太傅,兼掌都察院事。后以忤刘瑾,致仕。卒谥襄惠。 ► 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