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孟奇庄静父汪公干方胥成载酒圣安禅房言别

怅然此握手,共把青松枝。 雁度斜阳里,蝉嘶落叶时。 浮云增暮色,古木澹秋姿。 迹与僧无住,何方是别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怅然:形容心情不愉快,感到失落。
  • 握手:手与手相握,表示亲近或告别。
  • 青松:常绿的松树,象征坚韧和长寿。
  • 斜阳:傍晚时分的太阳。
  • 蝉嘶:蝉的叫声,常用来形容夏末秋初的景象。
  • 落叶:秋天树叶枯黄掉落。
  • 浮云:飘动的云。
  • 暮色:傍晚时分的昏暗天色。
  • 古木:古老的树木。
  • 秋姿:秋天的景色或姿态。
  • 无住:佛教用语,指无所执着,无所住留。
  • 别离:分别,离别。

翻译

我们在此地握手,心情怅然,共同抚摸着青松的枝条。 大雁在斜阳中飞翔,蝉在落叶间鸣叫。 飘动的云彩增添了傍晚的昏暗,古老的树木在秋风中显得格外凄凉。 我们的行踪与僧侣一样无所执着,究竟何处才是真正的离别之地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离别场景,通过“青松”、“斜阳”、“蝉嘶落叶”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怅惘之情。诗中“浮云增暮色,古木澹秋姿”一句,以景寓情,加深了离别的哀愁。最后两句“迹与僧无住,何方是别离”则带有哲理意味,表达了人生无常、离别无处不在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

区大相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