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

· 陶安
皇坟帝典古熙熙,道德光扬事业垂。 温洛神龟呈大法,鲁堂科斗载遗辞。 危微精一亲传统,揖让征诛各有时。 万世国家俱鉴此,存心必治不存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皇坟帝典:指古代帝王的典籍。
  • 古熙熙:形容古代社会的繁荣昌盛。
  • 温洛:指洛水,古代传说中的神龟在此出现,象征着天命。
  • 神龟: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用来象征天命或吉祥。
  • 大法:指重要的法则或教义。
  • 鲁堂科斗:指鲁国的典籍,科斗文是古代的一种文字。
  • 遗辞:指古代留下的文献或言论。
  • 危微精一:指事物的细微之处和精妙之处。
  • 揖让征诛:指古代君主的礼让和征伐。
  • 存心必治不存危:指心中存有治理国家的决心,就不会有危险。

翻译

古代帝王的典籍记载着繁荣昌盛,道德的光辉和事业的传承。洛水中的神龟显现了重要的法则,鲁国的典籍记载了古代的遗言。亲身体验并传承事物的细微与精妙,君主的礼让和征伐各有其时。万世的国家都以此为鉴,心中存有治理的决心,就不会有危险。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古代典籍和传说的回顾,强调了道德、法则和历史传承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皇坟帝典”、“温洛神龟”和“鲁堂科斗”都是对古代文化和智慧的象征。通过这些象征,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智慧的尊重和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最后两句“万世国家俱鉴此,存心必治不存危”更是强调了治理国家的决心和智慧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