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白沙陈先生祠呈湛太史年伯

瞻拜清祠下,羹墙感岁过。 堂虚光揭日,阶近绿沉莎。 学启求心约,经妨剩语多。 兴言归路晚,樵径斗新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访。
  • 白沙陈先生祠:指陈白沙的祠堂,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
  • 湛太史年伯:指湛若水,明代著名学者,太史是对他的尊称,年伯是对年长学者的尊称。
  • 羹墙:比喻对先贤的怀念和敬仰,源自《后汉书·李固传》中的“羹墙之思”。
  • 岁过:岁月流逝。
  • 堂虚:祠堂空旷。
  • 光揭日:阳光照耀,揭,揭开,此处指阳光照进。
  • 阶近绿沉莎:台阶靠近绿草如茵的地方,沉莎,指深绿的草地。
  • 学启求心约:学问启迪心灵,寻求心灵的约定。
  • 经妨剩语多:经典妨碍了言语的简洁,指经典内容丰富,难以用简洁的语言表达。
  • 兴言归路晚:言谈兴起,归途已晚。
  • 樵径斗新歌:在山间小路上唱起新歌,樵径,山间小路。

翻译

在清静的祠堂下瞻仰拜谒,岁月流逝中感受到对先贤的怀念。 祠堂空旷,阳光照耀,台阶靠近绿草如茵的地方。 学问启迪心灵,寻求心灵的约定,经典内容丰富,难以用简洁的语言表达。 言谈兴起,归途已晚,在山间小路上唱起新歌。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先贤陈白沙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学问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羹墙感岁过”一句,巧妙地将对先贤的怀念与岁月的流逝相结合,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后文通过对祠堂环境的描绘和对学问探讨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追求。最后,以归途中的新歌作结,既显示了作者的乐观态度,也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区元晋

区元晋,字惟康。新会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举人。官云南镇南知州,晋福建兴化府同知。著有《见泉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等有传。区元晋诗,以附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区越撰《乡贤区西屏集》之《区奉政遗稿》为底本,参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区见泉公遗集》。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