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圭峰寺

· 陶益
北望屏前第一峰,禅林龛阁影重重。 上方得见残径月,下界曾闻半碣钟。 石磴盘萝藏玉雁,云崖瀑水挂银龙。 空门想像知无住,玄度还应问赤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圭峰寺:位于中国某地的一座寺庙。
  • 禅林:指佛教寺庙。
  • 龛阁:供奉佛像的小阁子。
  • 上方:指天空或高处。
  • 下界:指人间。
  • 碣钟:古代的一种钟,此处指寺庙的钟声。
  • 石磴:石阶。
  • 盘萝:缠绕的藤萝。
  •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 瀑水:瀑布的水。
  • 银龙:形容瀑布如银色的龙。
  • 空门:佛教的别称,意指超脱尘世的境界。
  • 玄度:深远的思考或境界。
  • 赤松:一种树名,此处可能指仙人或高士。

翻译

北望那屏风般的第一高峰,禅宗寺庙的佛龛阁楼重重叠叠。 在高处得以见到残缺的月亮,人间曾听闻寺庙的钟声。 石阶上藤萝缠绕,仿佛藏着玉雁,云雾缭绕的山崖上,瀑布如银龙般挂下。 想象中的佛教境界应是无处不在,深远的思考或许还会询问赤松仙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北望圭峰寺时的深情与遐想。通过“禅林龛阁影重重”等句,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神秘。诗中“上方得见残径月,下界曾闻半碣钟”巧妙地以天空与人间对比,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末句“空门想像知无住,玄度还应问赤松”则深化了主题,体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