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白云社诸丈时有应徵而出者因并奉怀

· 陶益
烟霞摇映五羊城,解佩曾于此结盟。 绿野追随拚白发,蒲轮轸念为苍生。 大贤别去空留迹,真隐从来不著名。 复恐云山难遽定,年年常似有人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作诗。
  • 白云社:可能指一个文人或隐士的社团。
  • 应徵而出者:指被征召而离开的人。
  • 奉怀:表达对某人的怀念。
  • 烟霞:指山水景色。
  • 五羊城:广州的别称。
  • 解佩:解下佩带的玉饰,比喻放弃官职。
  • 结盟:结成盟友或团体。
  • 绿野:绿色的田野,常用来象征田园生活。
  • (pàn):舍弃,不顾一切。
  • 蒲轮:古代一种轻便的车轮,常用来指代隐士或游子的交通工具。
  • 轸念:深切的思念。
  • 苍生:指百姓。
  • 大贤:指有才德的人。
  • 真隐:真正的隐士。
  • 遽定:立即确定。
  • 云山:指隐居的山林。

翻译

烟霞在五羊城摇曳生姿,我们曾在这里解下佩饰,结成盟友。 在绿色的田野中,我们不顾白发,追随彼此,蒲轮轻转,深切思念着为百姓谋福祉。 伟大的贤者离去后,只留下他们的足迹,真正的隐士从不追求名声。 我担心云山之间的隐居之地难以立即确定,年年似乎总有人为此争斗。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白云社中离去的友人的怀念,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忧虑。诗中通过“烟霞”、“五羊城”、“绿野”等意象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与“解佩结盟”、“追随白发”等行为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俗的淡漠。后两句则通过“大贤留迹”、“真隐不著名”的对比,表达了对真正隐士的敬仰和对名利的超然态度。最后,诗人对隐居之地的难以确定表示忧虑,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安和对理想的追求。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