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菊花枕醉后漫成

· 陶益
秋英入手敢辞迟,制枕偏于与病宜。 幽侧但能贫事好,冷香惟恐异人知。 暗闻恰似存三径,渴睡真如傍一篱。 巾漉未应论竹叶,也缘陶令起相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秋英:指菊花。
  • 入手:得到,取得。
  • 制枕:制作成枕头。
  • 幽侧:幽静的角落。
  • 贫事:指简朴的生活。
  • 冷香:指菊花的清香。
  • 异人:他人,外人。
  • 暗闻:暗中闻到。
  • 三径:指隐居的地方,典出《史记·滑稽列传》。
  • 渴睡:渴望睡眠。
  • 巾漉:用巾布过滤。
  • 竹叶:指竹叶青酒。
  • 陶令: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隐逸诗人。

翻译

秋天的菊花我得到了,就不怕迟了,制作成枕头正适合我这病体。 在幽静的角落里,我享受着简朴的生活,只怕菊花的清香被外人知晓。 暗中闻到的香气,就像是在隐居的三径之中,渴望睡眠时,真像靠着一篱菊花。 用巾布过滤的酒,不应该是竹叶青,而是因为陶渊明让我起了相思之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及其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秋英入手”、“制枕偏于与病宜”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珍视,以及菊花对他病体的适宜。后句中的“幽侧但能贫事好”、“冷香惟恐异人知”则进一步以菊花的清香象征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足,同时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珍视和对外界干扰的担忧。最后两句通过对陶渊明的思念,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