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诗

皇赫怒兮定夷乱,壮士奋兮不遑宴。横长戟兮箙劲箭,组甲耀兮星辰焕。 蹴溟渤兮波涛晏,倚长剑兮扶桑岸,四极奠兮鳌足断。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皇赫怒:皇帝愤怒。赫,形容愤怒的样子。
  • 不遑宴:没有时间宴乐。遑,闲暇。
  • 箙劲箭:箭袋中的强箭。箙,箭袋。
  • 组甲耀:铠甲闪耀。组甲,指铠甲。
  • 星辰焕:星光闪耀。焕,明亮。
  • 蹴溟渤:踏过渤海。蹴,踩踏。溟渤,指渤海。
  • 扶桑岸:神话中的东方之地,太阳升起的地方。
  • 四极奠:四方稳固。四极,指四方极远之地。
  • 鳌足断:神话中支撑天地的鳌足被斩断,意味着天地稳固。

翻译

皇帝愤怒,决心平定边乱,壮士们奋起,无暇享受宴乐。他们手持长戟,箭袋中装满强箭,铠甲闪耀如同星辰。 他们踏过平静的渤海波涛,手持长剑站在扶桑之岸,四方稳固,如同神话中的鳌足被斩断,天地安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决心平定边乱的壮丽场景,通过壮士们奋勇前行的形象,展现了他们的英勇与决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神话元素,如扶桑、鳌足等,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宏伟气势。整体上,诗歌语言雄浑,意境开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边疆稳固的深切期望。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