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山家作

山村八九月,茅屋两三家。 古道连枫叶,闲门落桂花。 竹深鸡犬静,松暝炊烟斜。 已似到田舍,犹嫌归路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衡阳:地名,今湖南省衡阳市。
  • 山家:山中的住家。
  • 茅屋:用茅草覆盖屋顶的简陋房屋。
  • 古道:古老的道路。
  • 闲门:安静的门户,指少有人出入。
  • 炊烟:做饭时从烟囱冒出的烟。
  • 田舍:农家,农村。
  • (shē):远。

翻译

在衡阳的山村里,八九月的时节,只有两三户人家住在茅屋中。 古老的道路上铺满了枫叶,安静的门户旁桂花飘落。 竹林深处,鸡犬的声音都听不见,松林昏暗中,炊烟斜斜地升起。 这里已经像是到了农家,但我还是觉得回家的路很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衡阳山村的宁静秋景,通过茅屋、古道、枫叶、桂花等元素,勾勒出一幅远离尘嚣的田园风光。诗中“竹深鸡犬静,松暝炊烟斜”一句,以动衬静,表达了山村的宁静与恬淡。结尾“已像到田舍,犹嫌归路赊”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但又感叹归途遥远,流露出淡淡的乡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归途的无奈。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