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浈阳峡赠陈长水山人归灵洲旧隐

浈阳山水共清辉,中有云林合翠微。 鸡犬未曾逢钓艇,薜萝终待制山衣。 石潭映竹高低见,溪鸟避船来去飞。 借问灵洲寄禅室,何如此地息尘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浈阳峡:位于今广东省英德市,是浈水流经的峡谷。
  • 云林:指云雾缭绕的山林。
  • 翠微:形容山色苍翠微茫。
  • 薜萝:一种植物,常用来形容隐士的居所。
  • 山衣:指隐士的服装,常以自然材料制成。
  • 石潭:山石间的深水池。
  • 灵洲:指陈长水山人的隐居地,可能是一个岛屿或水中的小洲。
  • 禅室:指修禅的静室。
  • 尘机:尘世的纷扰和机巧。

翻译

浈阳的山水共同沐浴在清辉之中,云雾缭绕的山林与苍翠微茫的山色交相辉映。在这里,鸡犬未曾遇到过钓鱼的船只,薜萝丛生的地方终将成为隐士制作山衣的所在。石潭映照着竹林,高低错落可见,溪鸟在船只避让间来去飞翔。请问灵洲上的禅室,哪里比得上此地更能让人忘却尘世的纷扰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浈阳峡的幽静山水,通过云林、翠微、薜萝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隐逸氛围。诗中“鸡犬未曾逢钓艇”一句,生动地表现了此地的僻静与世隔绝。后两句通过对石潭、溪鸟的描写,进一步以自然景物的和谐来对比尘世的喧嚣。结尾的问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体现了明代士人追求心灵宁静的理想。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