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何煌煌行

兵车何煌煌,煌煌去何乡。 天子今命我,讨彼蛮彝方。 侧闻日本寇,远涉朝鲜疆。 招以义不服,敢于逆颜行。 王赫斯震怒,授钺开明堂。 带甲十万馀,一一尽豪强。 盔刃既犀利,械器咸精良。 战胜庙算多,杀伐天威张。 两翼夹中坚,精锐不可当。 期门占气候,太一动星芒。 连营鸭绿左,结阵鸡林傍。 指顾反侵地,挂弓于扶桑。 平生怀忠义,意欲吞八荒。 行行振长策,永令波不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煌煌:明亮耀眼的样子。
  • 天子: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 蛮彝:古代对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
  • 日本寇:指日本侵略者。
  • 朝鲜疆:朝鲜的领土。
  • 王赫斯震怒:形容皇帝非常愤怒。
  • 授钺:赐予兵权。
  • 明堂: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 带甲:穿着铠甲的士兵。
  • 豪强:勇猛的战士。
  • 盔刃:头盔和刀剑。
  • 械器:武器装备。
  • 庙算:朝廷的计谋。
  • 天威:皇帝的威严。
  • 期门:古代军营的大门。
  • 太一:古代天文学中的北极星。
  • 星芒:星光。
  • 连营:连续的军营。
  • 鸭绿:鸭绿江,中朝边界的一条江。
  • 鸡林:古代朝鲜的一个地区。
  • 扶桑: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 八荒:指四面八方边远地区。
  • 长策:长远的策略。
  • 波不扬:比喻平静无事。

翻译

兵车多么明亮耀眼,耀眼地前往何方? 天子今天命令我,去讨伐那些蛮族。 听说日本侵略者,远渡朝鲜的疆土。 他们以义气招揽却不服,敢于逆着皇帝的意愿行动。 皇帝非常愤怒,赐予兵权在明堂召开会议。 穿着铠甲的十万士兵,个个都是勇猛的战士。 头盔和刀剑既锋利,武器装备都精良。 朝廷的计谋多胜,皇帝的威严在杀伐中展现。 两翼夹着中坚力量,精锐到无法阻挡。 军营的大门占卜气候,北极星的光芒闪动。 连续的军营在鸭绿江左岸,结阵在鸡林旁边。 指望着收复失地,将弓挂在日本的扶桑树上。 平生怀有忠义之心,意在吞并四面八方。 行进中挥动长远的策略,永远使波澜不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出征图景,通过“兵车何煌煌”等词句展现了军队的威武气势。诗中“天子今命我,讨彼蛮彝方”直接表达了出征的目的,而“王赫斯震怒,授钺开明堂”则体现了皇帝的权威和决心。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开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胜利的信心。通过描绘军队的装备和士气,以及对未来胜利的展望,诗人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