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

· 陶益
召客焦桐入夜鸣,虚疑犹有补蝉声。 当筵渐觉水云起,坐月遥临猿鹤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焦桐:指琴。古代琴多用桐木制成,故以焦桐代指琴。
  • 补蝉声:指琴声模仿蝉鸣,仿佛是蝉的叫声。
  • 水云起:形容琴声如水云般飘渺、流动。
  • 坐月:在月光下坐着。
  • 猿鹤清:猿和鹤的叫声清脆,这里用来形容琴声的清澈。

翻译

夜晚邀请客人,琴声悠扬响起,仿佛还能听到蝉鸣的回响。 在宴席上,我渐渐感觉到琴声如同水云般飘渺流动, 坐在月光下,远处的猿鹤之声也显得格外清澈。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夜晚的琴声,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中“焦桐入夜鸣”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又通过“焦桐”这一意象,赋予了琴声以古朴的质感。后两句通过对琴声的描绘,以及与自然声音的对比,展现了琴声的悠扬与深远,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充满音乐美的夜晚。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