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崔谢

流落还词客,飘零见此曹。 文家存选体,乐府失风骚。 归榇黄河曲,招魂涨海涛。 才名身后事,汝岂没蓬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流落:漂泊无定,生活困顿。
  • 飘零:形容人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居所。
  • 词客:指擅长写词的文人。
  • 选体:指《文选》中的文体,这里泛指古典文学。
  • 乐府:古代官方音乐机构,也指其收集的民歌。
  • 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泛指诗文。
  • 归榇:指将棺材送回家乡安葬。
  • 招魂:古代的一种仪式,用以召唤死者的灵魂。
  • 涨海涛:形容海浪汹涌,这里比喻招魂的声势浩大。
  • 才名:指文学或艺术上的才华和名声。
  • 身后事:指人死后的名声和评价。
  • 没蓬蒿:比喻才华被埋没,不为人知。

翻译

漂泊无定的词客,我在这里见到了你们。 文坛上还保留着古典的文体,但乐府中的民歌却失去了原有的诗意。 将棺材送回黄河边安葬,涨海涛声中进行招魂仪式。 文学艺术上的才华和名声,难道就这样被埋没在蓬蒿之中吗?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流落文人的同情和对文学传统失落的忧虑。诗中,“流落”与“飘零”描绘了文人的困境,而“选体”与“风骚”的对比则突显了文学传统的变迁。最后两句则是对文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质疑他们的才华是否会被世人遗忘。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时代变迁中文化命运的关切。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