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社图

· 陶安
天地冲融显至仁,溪头霁月泗滨春。 满林霜雪高标健,在坐簪绅众理循。 草色映窗青共好,棣华联蒂秀双陈。 髯翁偃蹇真奇遇,见此师生数伟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冲融:充溢弥漫的样子。
  • 至仁:最高的仁德。
  • 霁月:雨过天晴后的明月。
  • 泗滨:泗水的岸边,这里指美好的地方。
  • 高标:高尚的品德或风范。
  • 簪绅:古代官员的冠饰,这里指官员。
  • 众理循:众多道理遵循。
  • 棣华:指兄弟。
  • 联蒂:并蒂,比喻关系密切。
  • 髯翁:长须的老人,这里可能指陶安自己。
  • 偃蹇:高耸挺拔的样子。
  • 奇遇:难得的相遇。

翻译

天地间充溢着弥漫的至高仁德,溪头雨过天晴的明月,泗水边春天的美景。 满林的霜雪映衬出高尚的风范,坐在那里的官员们遵循着众多道理。 草色映照在窗前,青翠一片,兄弟们关系密切,才华横溢。 长须的老人高耸挺拔,真是难得的相遇,师生间有几位杰出的人物。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天地间充满仁德、自然美景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画面。诗中“冲融”、“至仁”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天地间仁德充溢的赞美,而“霁月”、“泗滨春”则进一步以自然景色来象征这种仁德的美好。后两句通过对“高标”、“簪绅”、“棣华联蒂”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理想追求。最后,“髯翁偃蹇”与“师生数伟人”的描绘,则体现了作者对师生间难得相遇和杰出人物的敬仰之情。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