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

· 陶安
地无车马逢迎少,野色溪声一枕秋。 绕屋插笆防虎突,临池开路纵鹅游。 斫来紫竹供诗杖,候买鲜鱼唤钓舟。 尚辱天官记名姓,市朝移迹向林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uó):砍,削。
  • (bā):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栅栏。
  • (tū):突然出现。
  • 斫来:砍来。
  • 候买:等待购买。
  • 鲜鱼:新鲜的鱼。
  • 钓舟:钓鱼用的小船。
  • 尚辱:还蒙受。
  • 天官:古代官名,这里指朝廷的官员。
  • 记名姓:记录名字和姓氏。
  • 市朝:市场和朝廷,泛指繁华的地方。
  • 移迹:改变行踪,指隐居。
  • 林丘:山林和丘陵,指隐居的地方。

翻译

这个地方没有车马的喧嚣,来往的人少,我在秋天的溪声中枕着一枕秋意。 围着屋子插上竹笆以防虎突然出现,临近池塘开辟道路让鹅自由游弋。 砍来紫竹作为诗杖,等待购买新鲜的鱼,呼唤钓鱼的小船。 还蒙受天官记录我的名字,从繁华的市场和朝廷改变行踪,向着山林和丘陵隐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隐居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比繁华与宁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诗中“地无车马逢迎少”一句,即展现了隐居地的清静,而“野色溪声一枕秋”则进一步以自然之声和季节之美来渲染这种宁静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如防虎、放鹅、斫竹、买鱼等,生动地展现了隐居生活的自给自足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告别和对隐居生活的坚定选择。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