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洲

· 陶安
季世轻边备,奸臣岂将才。 妖金声动地,炎火冷如灰。 营垒已陈迹,山川犹壮哉。 水流呜咽处,过客每兴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季世:末世,指一个朝代衰亡的时期。
  • :轻视,不重视。
  • 边备:边防。
  • 奸臣:指不忠于国家,只图私利的官员。
  • 妖金:指不正当的财富,这里可能指战败后被掠夺的财物。
  • 声动地:形容声音巨大,震动大地。
  • 炎火:烈火。
  • 冷如灰:形容火已经熄灭,只剩下灰烬,比喻事物的消亡。
  • 营垒:军事防御工事。
  • 陈迹:遗留下来的痕迹。
  • 山川:指自然景观。
  • 壮哉:多么壮丽。
  • 呜咽:形容水声像人在哭泣。
  • 过客:路过的人。
  • 兴哀:感到悲伤。

翻译

在朝代衰亡的时期,边防被轻视,那些所谓的臣子哪有真正的将才。 不正当的财富声音震动了大地,而曾经的烈火如今已冷如灰烬。 军事防御的营垒如今只剩下遗迹,而山川依旧壮丽。 水流发出像哭泣般的声音,路过的行人每每因此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朝代衰亡时的景象,通过对边防轻视、奸臣无能、财富的虚幻和战争遗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妖金声动地,炎火冷如灰”一句,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财富的虚幻和战争的残酷。结尾的“水流呜咽处,过客每兴哀”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衰败的哀愁。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