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铜陵:地名,今安徽省铜陵市。
- 石塔:石头建造的塔。
- 砖街:用砖铺成的街道。
- 曲类蛇:形容街道弯曲如同蛇形。
- 烽堠(fēng hòu):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烽火台。
- 渔槎(chá):渔船。
- 荻(dí):一种类似芦苇的水生植物。
- 池湮(yān):池塘被淤泥填塞。
- 沤麻(ōu má):用水浸泡麻类植物以剥取纤维。
- 荒鬼殿:荒废的神庙或祠堂。
- 县官衙:县级政府的办公地点。
翻译
石塔中鸟儿筑巢深处,砖街蜿蜒曲折如蛇形。 平原上烽火台高高耸立,小港湾里隐约可见渔船。 田地荒废,到处生长着荻草,池塘淤塞,不再用来浸泡麻类。 唯有荒废的神庙孤独地矗立,却未见县官的衙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铜陵的荒凉景象。通过石塔、砖街、烽堠、渔槎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诗中“田废多生荻,池湮不沤麻”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荒废,而“独存荒鬼殿,未有县官衙”则揭示了行政管理的缺失。整体上,诗歌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荒芜而寂寥的画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