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道中

· 陶安
鲁地多黄壤,沂源出碧岑。 雪残靴迹浅,沙软辙痕深。 蒿火烘荞饼,麻袍护絮襟。 过山方入县,云冷日沉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鲁地:指山东省一带,古时为鲁国的领土。
  • 黄壤:黄色的土壤,这里指山东地区的土壤颜色。
  • 沂源:指沂水的源头。
  • 碧岑:青翠的小山。
  • 靴迹:靴子留下的痕迹。
  • 辙痕:车轮压过的痕迹。
  • 蒿火:用蒿草点燃的火。
  • 荞饼:用荞麦面制成的饼。
  • 麻袍:用麻布制成的袍子。
  • 絮襟:填充了棉絮的衣襟,用以保暖。
  • 过山:翻过山岭。
  • 日沉沉:形容天色阴沉,太阳即将落山的样子。

翻译

山东地区多黄色的土壤,沂水的源头从青翠的小山中流出。雪后初晴,靴子留下的痕迹浅浅的,沙地上车轮的痕迹却很深。用蒿草点燃的火烘烤着荞麦饼,麻布袍子保护着填充了棉絮的衣襟。翻过山岭才进入县城,天空中云层厚重,太阳显得阴沉沉的。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诗人陶安在山东东莞道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鲁地黄壤、沂源碧岑的描写,展现了山东的自然风貌。雪后初晴的景象,通过靴迹和辙痕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后两句则通过蒿火烘荞饼、麻袍护絮襟的细节,反映了旅途中的生活情景。最后两句以过山入县、云冷日沉沉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旅途的孤寂和沉重的氛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深刻体验。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