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引 · 红梅

· 高濂
丹换骨,酒凝脂。向暖南枝似杏枝。澹丰姿。不禁寂寞,春意惹红丝。 幽香不减月中韵,清标犹似水边时。寄相思。寄相思。罗浮梦醒,残醉怯腰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丹换骨:指梅花颜色鲜艳,如同换了一身红骨。
  • 酒凝脂:形容梅花的花瓣如同凝固的酒液,光滑如脂。
  • 向暖南枝:指向阳的南面枝条。
  • 澹丰姿:澹(dàn),淡泊;丰姿,风姿。这里形容梅花淡雅而风姿绰约。
  • 红丝:比喻春天的气息,生机勃勃。
  • 幽香:淡淡的香气。
  • 月中韵:指月下梅花的韵味。
  • 清标:清高的风范。
  • 水边时:指梅花在水边开放的情景。
  •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省,以梅花著名。
  • 残醉:醉意未消。
  • 怯腰肢:形容身体柔弱,似乎因醉意而感到无力。

翻译

梅花换上了鲜艳的红骨,花瓣如同凝固的美酒,光滑如脂。向着温暖的南面枝条,它的样子就像杏花一样。它的风姿淡雅而绰约,不禁感到寂寞,春天的气息如同红丝般惹人怜爱。

它的幽香不亚于月下梅花的韵味,清高的风范依旧像在水边开放时那样。寄去我的相思之情,寄去我的相思之情。当罗浮山的梦醒来,醉意未消,感到身体柔弱无力。

赏析

这首作品以红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风韵。诗中“丹换骨”、“酒凝脂”等词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梅花的色彩与质感,而“幽香不减月中韵”则强调了梅花的香气与月下梅花的韵味相媲美。整首诗充满了对梅花的赞美与相思之情,通过梅花的形象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理想。

高濂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万历年间的名士、戏曲家、养生家及书籍收藏家。工诗词及戏曲,藏书丰富,“少婴赢疾,复苦瞆眼”,高濂喜欢谈医道,重养生,咨访奇方秘药,用以治疗赢疾,眼疾遂愈。曾在北京鸿胪寺任官,后隐居西湖。高濂平生著作甚丰,主要有《玉簪记》、《节孝记》、《遵生八笺》、《草花谱》、《野蔌品》、《四时幽赏》、《四时逸事》、《艺花谱》、《兰谱》等。 ► 2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