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金陵望茆山

· 陶安
蒋山过后见茆山,翠幄三峰异世寰。 方士虎骑崖洞出,伯仙鹤跨海天还。 剑光夜照星辰白,丹气春腾草树斑。 欲觅隐居吾鼻祖,松风楼上听潺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蒋山:即钟山,位于今南京市东北。
  • 茆山:即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 翠幄:翠绿色的帐幕,这里形容山色苍翠。
  • 三峰:指茅山的三座主峰。
  • 异世寰:与尘世不同,形容山的高远超脱。
  • 方士:古代指修炼仙术的人。
  • 虎骑:指方士骑虎的传说。
  • 伯仙:传说中的仙人。
  • 鹤跨:指仙人乘鹤的传说。
  • 剑光:剑的寒光,这里指仙人的剑光。
  • 星辰白:星辰的光辉,形容剑光闪耀。
  • 丹气:炼丹时产生的气,这里指山中的仙气。
  • :升腾,弥漫。
  • 草树斑:草木因丹气而显得斑斓多彩。
  • 鼻祖:始祖,这里指陶安自认为的远祖。
  • 潺湲:水流声,这里指松风中的水声。

翻译

离开金陵,远望茅山,只见翠绿的山峰高耸入云,三座主峰仿佛隔绝了尘世。传说中的方士骑着虎从崖洞中出来,仙人伯仙乘着鹤从海天之间归来。夜晚,仙人的剑光映照着星辰,闪烁着白色的光辉;春天,山中的丹气升腾,使得草木显得斑斓多彩。我渴望找到隐居的始祖,坐在松风楼上,聆听那潺潺的水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茅山的神秘与仙气,通过方士、仙人的传说,以及剑光、丹气的描绘,营造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诗中“翠幄三峰异世寰”一句,既展现了茅山的自然美景,又表达了其与尘世的隔绝。结尾处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尘世的超然态度和对仙境的向往。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