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寺看牡丹歌

去年看花花未发,今年看花花已阑。 何事与花常不值,花期误却为微官。 解道天香与国色,只馀绿叶护僧栏。 沁水园中车马寂,洛阳城里管弦残。 香色从来不耐久,春光到底为谁有。 若使花开常不落,安得红颜成白首。 红颜白首暗相催,把酒逢花能几回。 僧徒劝我勿惆怅,明岁花时可重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lán):残,尽,晚。
  • 不值:不遇,未遇到。
  • 解道:知道,懂得。
  • 天香:指牡丹花的香气。
  • 国色:指牡丹花的美丽。
  • 僧栏:僧寺的栏杆。
  • 沁水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的居所或赏花之地。
  • 洛阳城:地名,今河南省洛阳市,以牡丹花闻名。
  • 管弦:指音乐。
  • 香色:花的香气和颜色。
  • 耐久:持久。
  • 红颜:指年轻时的美貌。
  • 白首:指老年。
  • 僧徒:僧人。
  • 惆怅:失意,伤感。

翻译

去年来看花,花还未开放,今年来看花,花已经凋谢。 为何总是错过花期,原来是因为微不足道的官职耽误了。 虽然知道牡丹有天香国色,现在只剩下绿叶环绕着僧寺的栏杆。 沁水园中车马稀少,洛阳城里的音乐也已残缺。 花的香气和颜色从来不会持久,春光究竟属于谁呢? 如果花儿永远不凋谢,又怎会有红颜变白首的一天。 红颜与白首暗自交替,举杯赏花还能有几次机会? 僧人劝我不要感到失落,明年花开的时节可以再来。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看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花未发”与“花已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因官职繁忙而错过花期的遗憾。后文通过对牡丹花的赞美和对春光短暂的哀叹,进一步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美好不常的感慨。最后,僧人的劝慰虽然带来了一线希望,但仍无法掩盖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