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保定留题北寺诗韵

· 屠滽
钟磬泠泠隔水闻,当门高塔倚斜曛。 绿萝深径栖残雨,黄叶空台积暮云。 已拂壁尘留草圣,更因香炷事桐君。 碧山学士清游后,应悔银鱼不蚤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钟磬(qìng):古代的打击乐器,这里指寺庙中的钟声和磬声。
  • 泠泠(líng):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 斜曛(xūn):斜阳,夕阳的余晖。
  • 绿萝:一种植物,常绿藤本。
  • 残雨:雨后的余滴。
  • 香炷(zhù):点燃的香。
  • 草圣:对书法家的美称,这里指壁上的书法作品。
  • 桐君:指琴,因古琴多用桐木制作。
  • 碧山学士:指隐居山林的学者。
  • 银鱼:指书籍,古代书籍多用银鱼纸。
  • 蚤焚:早焚,意指早些焚毁,这里指放弃世俗的功名。

翻译

钟声和磬声在水边清脆地响起,隔水可闻。面对着大门,高塔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孤高。绿萝藤蔓深藏在幽静的小径中,雨后的余滴栖息其上;黄叶堆积在空旷的台地上,暮云重重。我已拂去壁上的尘埃,留下了草书的圣迹;又因为香烟的缭绕,开始了对古琴的沉思。在这清幽的山林中游玩之后,那些隐居的学者们,或许会后悔没有早些放弃那些世俗的功名和书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寺庙深处的静谧景象,通过钟磬声、高塔、绿萝、黄叶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已拂壁尘留草圣,更因香炷事桐君”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和精神追求的向往,而结尾的“碧山学士清游后,应悔银鱼不蚤焚”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淡漠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的超越。

屠滽

明浙江鄞县人,字朝宗,号丹山。成化二年进士。授御史。巡按四川湖广,所至有政绩。累迁吏部尚书。爱惜人才,斥抑侥幸。弘治十二年,重建清宁宫成,诏许乌斯藏僧入宫庆祝。滽再疏谏止。武宗即位,加太子太傅,兼掌都察院事。后以忤刘瑾,致仕。卒谥襄惠。 ► 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