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底松
两崖峭立夹幽涧,涧底长松生直干。崖高涧低无路通,铁骨霜鳞有谁看。
托根若在徂徕野,千尺良材逢匠者。拔为梁栋登庙堂,岂容偃蹇山林下。
涧底松,安可贱,地位虽卑独无怨。不愿用于汉家未央宫,不愿用于唐室含元殿。
久无帝舜作岩廊,甘分沉沦羞贾炫。自从长养数百年,绝彼斤斧全吾天。
未央含元虽壮丽,回首瓦砾凄寒烟。君不见牺尊青黄木之灾,至宝不琢真奇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涧底松:生长在山涧底部的松树。
- 直干:笔直的树干。
- 铁骨霜鳞:形容松树的枝干坚硬如铁,树皮如霜鳞般。
- 徂徕野:古代地名,这里指广阔的原野。
- 良材:优质的木材。
- 庙堂:指朝廷或皇宫。
- 偃蹇:指屈曲不得伸展。
- 未央宫:汉代皇宫名。
- 含元殿:唐代皇宫中的大殿。
- 岩廊:指朝廷。
- 贾炫:指炫耀。
- 斤斧:斧头,这里指砍伐。
- 牺尊:古代祭祀用的酒器,这里指精美的器物。
- 青黄:指色彩鲜艳。
翻译
两崖陡峭地立着,夹着幽深的涧谷,涧底生长着笔直的松树。崖壁高耸,涧谷低矮,无路可通,这些铁骨般的松树,有谁会去欣赏呢?
如果这些松树生长在广阔的徂徕原野上,千尺高的优质木材或许能遇到识货的匠人。它们被拔起用作梁柱,进入皇宫,怎么可能容忍它们屈曲在山林之下呢?
涧底的松树,怎么可以轻视呢?它们地位虽卑微,却独自无怨。它们不愿被用于汉家的未央宫,也不愿被用于唐室的含元殿。
长久以来,没有帝舜那样的君王来朝廷,它们甘愿沉沦,羞于炫耀。自从生长以来数百年,它们避免了斧头的砍伐,保全了自己的天性。
未央宫和含元殿虽然壮丽,但回首看去,只剩下凄凉的瓦砾和寒烟。你没看见那些精美的器物,色彩鲜艳的木头遭受的灾难吗?真正的宝物是不需要雕琢的,这才是真正的奇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涧底松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本真的赞美,以及对世俗荣华的淡漠态度。诗中的涧底松象征着坚韧不拔、自足自乐的精神,它们虽生长在偏僻之地,却保持着高洁的品质。作者通过对比未央宫和含元殿的繁华与涧底松的孤独,强调了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华丽和地位的高低,而在于内在的品质和自然的本真。最后,通过对牺尊青黄木的灾难的提及,进一步强调了至宝不琢的道理,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浮华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