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吊古和石源吴博士

十万相随海上州,安能一苇障颓流。 终朝鼎足能存汉,岂有遗黎可复周。 运去凤徒污闰历,时危龙亦负翔游。 空馀千古忠魂在,山自高深水自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厓山:地名,位于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 吊古:缅怀古人或古事。
  • 十万相随:形容人数众多,一同追随。
  • 一苇:比喻小船,这里指微小的力量。
  • 颓流:指衰败的局势。
  • 鼎足:比喻三方并立的局面。
  • 遗黎:指遗留下来的百姓。
  • 复周:恢复周朝的统治。
  • 凤徒污闰历:凤凰徒然玷污了闰年,比喻美好的事物被玷污。
  • 龙亦负翔游:龙也背负着飞翔的梦想,比喻英雄无用武之地。
  • 忠魂:忠诚的灵魂。

翻译

在厓山缅怀古人,与石源吴博士同感。 十万民众随波逐流于海上,怎能凭借一叶小舟阻挡衰败的潮流。 即使三足鼎立,也难以维持汉朝的存续, 又岂能指望遗留下来的百姓恢复周朝的辉煌。 时运不济,凤凰徒然玷污了闰年, 时局危急,龙也背负着飞翔的梦想无处施展。 只剩下千古忠诚的灵魂, 山依旧高耸,水依旧悠长。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厓山吊古的场景,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十万相随”、“一苇障颓流”等,形象地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和个人的无力感。后两句“空馀千古忠魂在,山自高深水自悠”则表达了对忠诚精神的永恒赞颂,以及对自然永恒不变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和忠诚的深刻思考。

区元晋

区元晋,字惟康。新会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举人。官云南镇南知州,晋福建兴化府同知。著有《见泉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等有传。区元晋诗,以附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区越撰《乡贤区西屏集》之《区奉政遗稿》为底本,参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区见泉公遗集》。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