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 韦庄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霞裙月帔一群群。 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拼音

所属合集

#天仙子

注释

“金似”句:金如所穿的衣裳色彩,玉像她的肤色一样光洁。 霞裙月帔:均为古时妇女服装。古时后妃、贵妇穿的帔肩,绣花卉,长及膝,色彩鲜艳。这里用霞、月形容裙、帔的美丽,明洁。又解:裙、帔上面分别织着朝霞、月华的图绘。 刘阮:刘晨、阮肇二人,此泛指所念之人。据《神仙传》和《续齐谐记》载,汉明帝水平时,刻县有刘晨、阮肇二人人天台山采药,迷失道路,忽见山头有一颗桃树,共取食之,下山,得到涧水,又饮之。行至山后,见有一杯随水流出,上有胡麻饭屑。二人过水行一里左右,又越过一山,出大溪,见二女颜容绝妙,唤刘、阮二人姓名,好像旧时相识,并问:“郎等来何晚也!”因邀还家,床帐帷慢,非世所有。又有数仙客,拿三五个桃来,说:“来庆女婿。”各出乐器作乐,二人就于女家住宿,行夫妻之礼,住了半年,天气和暖,常如春二、三月。常闻百乌啼鸣,求归心切。女子说:“罪根未灭,使君等如此。”于是送刘、阮从山洞口去。到家,乡里怪异,经查寻,世上已是他们第七代子孙。二人于是又想回返女家,寻山路,不获,迷归。至太康八年,还不知二人下落。以后诗词中就常用“刘阮”、“刘郎”、“阮郎”来指久去不归的心爱男子。曛:日光和芳香袭人。又解为暖和。

《天仙子·金似衣裳玉似身》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作品。全词三十四字,就题发挥,写天仙等待刘阮之事,形象柔美。

赏析

这首词咏《天仙子》词牌本事,写天仙等待刘郎与阮郎之事,前面部分写天仙的形象,后写终日洞口望归。 汤显祖评韦庄五首《天仙子》时说:“以上四首均佳,卒章何率意乃尔,岂强弩之末,江淹才尽耶?”而李冰若在《栩庄漫记》中指出:“此首正合题目,唐五代词词意即用本题者多有之,似非强弩之末也。”这似有一定道理。此词虽无深意,但形象柔美,群仙翩翩,两“似”两“如”,俊俏如睹,很难说是江郎才尽。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似衣裳玉似身:形容女子服饰华丽,身姿如玉。
  • 眼如秋水鬓如云:比喻女子的眼睛清澈如秋水,鬓发如云般柔软飘逸。
  • 霞裙月帔:霞裙,指色彩艳丽的裙子;月帔,指如月光般柔和的披肩。
  • 刘阮:指刘晨和阮肇,传说中的两位仙人。
  • (xūn):黄昏,日落时的余晖。

翻译

她的衣裳如金般璀璨,身姿如玉般温润,眼睛清澈如秋水,鬓发柔软如云。一群群女子穿着霞光般的裙子,披着月光般的披肩。她们来到洞口,眺望远方的烟雾,刘晨和阮肇却未归来,春日的黄昏渐渐降临。

赏析

这首作品以华丽的笔触描绘了一群仙女的形象,通过“金似衣裳玉似身”和“眼如秋水鬓如云”的比喻,生动展现了她们的美丽与高贵。诗中的“霞裙月帔”进一步以色彩和光影的对比,增强了仙女们的神秘与飘逸。结尾的“刘阮不归春日曛”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使得整首诗在赞美之余,也带有一丝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韦庄

韦庄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诗人。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以后,与弟妹失散,浪迹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写有长篇歌行《秦妇吟》。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乾宁四年(897年),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聘用他为判官。在四川时为王建掌书记,蜀开国制度皆庄所定,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阳。谥文靖。 ► 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