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嶓冢

· 胡曾
夏禹崩来一万秋,水从嶓冢至今流。 当时若诉胼胝苦,更使何人别九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嶓冢(bō zhǒng):古代山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相传夏禹治水时曾在此处凿山导水。
  • 夏禹: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以治水闻名。
  • 胼胝(pián zhī):因长期劳动而形成的硬皮,这里指夏禹治水时的辛苦。
  • 别九州:指划分九州,夏禹治水后,将中国划分为九个行政区域。

翻译

夏禹逝世已经一万年,水流从嶓冢山至今不息。 如果当时他诉说治水的辛苦,那么又是谁来划分这九州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回顾夏禹治水的历史,表达了对夏禹伟大功绩的敬仰。诗中“夏禹崩来一万秋”一句,以夸张的时间跨度强调了夏禹的功绩之长久。后两句则通过假设夏禹诉苦,反问如果没有他的坚持和努力,谁又能完成划分九州的重任,从而突出了夏禹的非凡贡献和牺牲精神。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对历史英雄的一种缅怀和赞美。

胡曾

胡曾

唐邵州邵阳人,号秋田。懿宗咸通中举进士不第。路岩为西川节度使,辟曾为掌书记。高骈镇蜀,又辟之。时南诏遗书不逊,曾答书,南诏屈伏,由是笺奏皆出曾手。僖宗乾符中,高骈移镇荆南,曾辟为荆南从事。又尝为延唐令。有《咏史诗》,《安定集》。 ► 1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