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世乱:指世道混乱,处于动荡不安的时代。
- 百战馀:经历了无数次战斗之后。“馀”(yú),通“余”,有剩余、以后的意思 。
- 方此:正当此时。
- 蜀王:指蜀汉开国皇帝刘备。
- 垂三顾:即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垂”有敬辞的意思,表示对方高于自己,以表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与诚意 。
- 争得:怎么能够得到。“争”在这里是怎、怎么的意思。
翻译
在世道动荡不安,英雄们经历了无数次战斗之后,此时的诸葛亮却在南阳悠然自得地耕地种菜。倘若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不去诚心诚意地三次拜访诸葛亮,又怎么能请得动诸葛亮走出他的那间旧茅屋。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诸葛亮出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首句“世乱英雄百战馀”描绘出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背景,无数英雄在战火中历经磨难,这为诸葛亮的登场提供了一个宏大且充满硝烟的历史舞台。次句“孔明方此乐耕锄”,与前面的战乱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刻画了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怡然自得地过着耕种生活的宁静画面,展现出他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雅品格。
后两句“蜀王不自垂三顾,争得先生出旧庐”是点睛之笔,通过假设如果没有刘备诚心诚意的三顾茅庐,就不可能请动诸葛亮出山的设想,突出了刘备对人才的重视以及求贤若渴的态度,也从侧面强调了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和高洁志向。他并非轻易就肯投身于乱世政治,唯有遇到像刘备这样礼贤下士之人,才愿意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整首诗借咏史来表达人才需要被发现、被重视才能发挥其价值的观点,同时对这一著名历史事件进行简洁而富有深度的描写,具有一定的历史韵味和思想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