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 褒城

· 胡曾
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 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恃宠(shì chǒng)**:**依靠、凭借着君主的宠爱。
  • 多得自由:十分自由,随心所欲。
  •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曾是西周骊戎国所在地,也是古代帝王游乐之地。
  • 举火戏诸侯:指周幽王为了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前来救援之事。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诸侯见烽火点燃,以为京城有难,就纷纷带兵前来救援。
  • 秪(zhǐ):同“只”,仅仅。
  • 倾人国:使国家灭亡。这里用“倾国”形容褒姒容貌极其美丽,一笑就导致了国家的危机。
  • 胡尘:指胡人的兵马扬起的尘土,这里借指犬戎等少数民族入侵。
  • 玉楼:华丽的楼阁,代指帝王宫殿。

翻译

褒姒凭借着君主的宠爱极为娇纵,行事随心所欲,在骊山上点燃烽火来戏耍诸侯。她只知道自己那迷人的一笑能让国家为之倾倒,却没意识到后来胡人的兵马扬起的尘土已经布满了华丽的宫殿。

赏析

这首咏史诗以简洁且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周幽王宠爱褒姒,为博其一笑不惜点燃烽火戏耍诸侯这一历史事件,最终导致国家陷入危机。前两句“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生动地展现了褒姒受宠后的骄纵和周幽王荒诞的行为,揭示了他们不思国家大事,只图个人欢娱的昏庸。后两句“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则以鲜明的对比,讽刺了褒姒和周幽王的荒唐误国。褒姒的一笑致使国家走向衰败,而他们还未察觉危险将至,最终让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了华丽的宫殿。整首诗通过这一历史故事告诫后人,统治者荒淫无道、沉迷于美色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也让读者感受到历史兴衰背后的深沉感慨 。

胡曾

胡曾

唐邵州邵阳人,号秋田。懿宗咸通中举进士不第。路岩为西川节度使,辟曾为掌书记。高骈镇蜀,又辟之。时南诏遗书不逊,曾答书,南诏屈伏,由是笺奏皆出曾手。僖宗乾符中,高骈移镇荆南,曾辟为荆南从事。又尝为延唐令。有《咏史诗》,《安定集》。 ► 1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