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十四》,应作于达夫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时。从诗意看,作者与韦司士初交,是应酬之作。
高适和岑参一样,为边塞大家,七古见长,七律只有九首。这首诗格律属仄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八庚。平仄规范,对仗工稳。司士,县衙署官,掌管工役,九品。首联出句写饯行酒宴,张灯,以写夜,对句写环境,寄托友情,雁归声以写惜别。颔联展开,写新交而离别。出句寓意,只说是像鸟啼寻求伴侣那样,可以把韦司士当作朋友进一步交往。对句表遗憾:没有办法呀,春天来了,韦司士要去高就,只能送行了。颈联转折,设想韦司士一路经过的地方。出发的地方在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治所,沿着河西走廊向东,经过荒凉的河曲,走到河南(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东),看来是去东都洛阳。言外之意是韦司士境遇将有所改善。尾联安慰:不要为暂时离别而遗憾吧,韦司士走到哪里都有朋友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韦司士:韦某,司士官职名。
- 得城字:可能是诗中的一个典故或者表达方式,意思是得到进城的机会或者离开此地前往城市。
- 高馆:豪华的客舍。
- 张灯:点亮灯火。
- 酒复清:酒水清澈。
- 夜钟:夜晚的寺庙钟声。
- 残月:快要落下的月亮。
- 雁归声:大雁归巢的声音。
- 啼鸟:鸣叫的鸟儿。
- 堪:能够。
- 求侣:寻找伴侣。
- 无那:无奈,无法。
- 春风:象征着温暖和离别。
- 黄河曲:黄河弯曲的地方。
- 沙为岸:沙滩作为河岸。
- 白马津:古代渡口名,在今河南滑县附近。
- 柳向城:柳树簇拥着城市。
- 逢迎:迎接,此处指友人之间的热情接待。
翻译
在豪华的客舍里,灯光明亮,酒也清澈。夜晚的寺庙钟声和将落的残月伴随着归雁的叫声。原本以为只有啼鸟能寻找到伙伴,却没想到这春风也带着离别的愁绪。在黄河弯弯曲曲的地方,沙子筑成岸边,白马津旁的柳树环绕着城市。不要抱怨他在异乡的暂时分离,因为我知道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有朋友热情相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韦司士在夜晚告别的情景,通过高馆、明灯、清酒等细节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以自然景象如雁归、春风作比,寓含离别之情。黄河和白马津的地理描述,既显空间的辽阔,又暗示旅途的遥远。最后两句安慰友人不必因离别而伤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到处逢迎的祝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