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iē):叹息,表示同情或感慨。
  • 衔杯:指饮酒。
  • 谪居 (zhé jū):被贬官后居住的地方。
  •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
  • 衡阳:地名,今属湖南省。
  • 归雁:指南飞的雁,常用来象征书信或思乡之情。
  • 青枫江:指湘江,因江边多枫树而得名。
  • 白帝城:古城名,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东。
  • 圣代:指当代,即唐朝。
  • 雨露:比喻皇帝的恩泽。
  • 踌躇 (chóu chú):犹豫不决。

翻译

唉,这次分别你们的心情如何呢?我们停下马来,举杯共饮,询问彼此被贬后的居住情况。 巫峡的猿猴啼叫声让人泪流满面,衡阳的归雁带回了几封家书。 青枫江上的秋天显得格外遥远,白帝城边的古树也显得稀疏。 在圣明的时代,皇帝的恩泽如雨露般普照,我们只是暂时分别,不必过于犹豫和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高适送别两位被贬的朋友时所作,表达了对朋友遭遇的同情和安慰。诗中通过描绘巫峡的猿啼、衡阳的归雁、青枫江的秋景和白帝城的古木,营造了一种凄凉而深远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最后两句则以乐观的态度鼓励朋友,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友情的珍视。

高适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