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戍兵

· 韦庄
汉皇无事暂游汾,底事狐狸啸作群。 夜指碧天占晋分,晓磨孤剑望秦云。 红旌不卷风长急,画角闲吹日又曛。 止竟有征须有战,洛阳何用久屯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汉皇:指汉朝的皇帝,这里泛指皇帝。
  • 游汾:指皇帝出游汾水,汾水在今山西省境内。
  • 底事:何事,什么事。
  • 狐狸啸作群:比喻盗贼或叛乱者聚集。
  • 占晋分:指预测晋地的吉凶。
  • 孤剑:单独的剑,常用来象征武士或战士的孤独与决心。
  • 秦云:秦地的云,这里指秦地,即今陕西省一带。
  • 红旌:红色的旗帜,常用来象征军队或战争。
  • 画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用以发号施令或激励士气。
  • :日落时的余光,这里指黄昏时分。
  • 止竟:终究,到底。
  • 有征须有战:有征召就必须有战斗。
  • 洛阳: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这里指代重要的军事或政治中心。
  • 屯军:驻扎军队。

翻译

皇帝暂时无事,游历汾水之滨,却见狐狸般的盗贼啸聚成群。 夜深人静时,指向碧空占卜晋地的吉凶,黎明时分,独自磨剑,遥望秦地的云。 红色的旗帜不卷,风势依然急促,画角悠闲地吹响,日已黄昏。 终究,有征召就必须有战斗,洛阳又何必长久地驻扎军队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戍边士兵的孤独与决心,以及对战争的无奈和期望。诗中通过“夜指碧天占晋分,晓磨孤剑望秦云”这样的场景,展现了士兵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同时,“红旌不卷风长急,画角闲吹日又曛”则传达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士兵的孤独感。最后两句“止竟有征须有战,洛阳何用久屯军”则表达了对战争的必要性和对和平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韦庄

韦庄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诗人。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以后,与弟妹失散,浪迹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写有长篇歌行《秦妇吟》。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乾宁四年(897年),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聘用他为判官。在四川时为王建掌书记,蜀开国制度皆庄所定,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阳。谥文靖。 ► 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