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兴平郑明府
海内兵犹在,关西赋未均。
仍劳持斧使,尚宰茂陵人。
遥夜重城掩,清宵片月新。
绿琴听古调,白屋被深仁。
迹与儒生合,心惟静者亲。
深情先结契,薄宦早趋尘。
贫病休何日,艰难过此身。
悠悠行远道,冉冉过良辰。
明主知封事,长沮笑问津。
栖遑忽相见,欲语泪沾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内:指全国。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
- 兵犹在:战争仍然没有结束。兵,指代战争。
- 关西: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 赋未均:赋税征收不公平。赋,赋税。
- 持斧使:即持斧从事,是西汉末年设置的官名,负责监察各地非法行为。这里借指郑明府肩负重要职责,管理地方事务。
- 宰:治理,这里指担任地方官治理百姓。
- 茂陵:地名,在今陕西兴平东北 。
- 遥夜:长夜。
- 重城:有很多层城墙的城市,这里指城市。
- 清宵:清静的夜晚。
- 片月:半圆的月亮,此指新月。
- 绿琴:即绿绮琴,古代名琴,这里泛指琴。
- 白屋:用白茅草覆盖的房屋,古代指贫民居住的房屋,这里指代平民百姓 。
- 被:蒙受。
- 深仁:深厚的仁爱。
- 结契:结交契合,成为知心朋友。
- 薄宦:官职卑微。
- 趋尘:奔走于尘世,忙于仕途。
- 休何日:何时才能得到休息。休,休息。
- 冉冉:渐进的样子,形容时光慢慢流逝。
- 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袋封缄,故称。
- ****长沮(jǔ):春秋时楚国的隐士。
- 问津:询问渡口,典故出自《论语》,长沮、桀溺等隐士对孔子周游列国、四处奔波的行为表示不理解 。
- ****栖遑(xī huáng):亦作“栖惶”,奔波不定,神情不安。
翻译
天下的战争仍然没有平息,关西地区的赋税征收还不公平。 仍然辛苦你这位肩负重任的官员,治理着茂陵的百姓。 漫长的夜晚,重重的城墙将城市掩蔽,清幽的夜晚,初升的新月清新可人。 你抚着绿琴倾听古老的曲调,让平民百姓都蒙受你的仁爱。 你的行事作风与儒生契合,内心亲近那些恬淡宁静之人。 我们很早就凭借深厚的感情结交契合,可你官职低微却早早地在尘世中奔走。 我贫病交加,不知道哪天才能得到休息,艰难困苦一直伴随着我度过此生。 我在漫长的道路上缓缓前行,美好的时光也在悄悄流逝。 英明的君主知道你呈上的密封奏章,而长沮那样的隐士却会嘲笑你四处奔波。 在奔波不定中我们忽然相遇,刚刚想要说话就泪水沾满了巾帕。
赏析
这首诗是耿湋写给兴平郑明府的赠诗。诗开篇描绘了当时国家面临战争未息、赋税不均的严峻社会现实,点明郑明府所处的工作背景。“遥夜重城掩,清宵片月新”营造出静谧而略带寂寞的氛围,也侧面映衬出郑明府的心境。诗中赞誉郑明府弹琴听古调,心怀仁爱,与儒生心性契合,显示出为官者的美好品德与高雅情趣。诗人又感慨自己与郑明府命运,如自己贫病艰难,郑明府虽身负才能却官职低微仍奔波尘世。“明主知封事,长沮笑问津”一句巧妙运用典故,既寄希望于君主能重视郑明府的奏请,又暗示其处境得不到隐士那样超脱者的理解。最后写偶然相遇,泪湿巾帕,表达出两人真挚的情谊,和对彼此命运的感同身受,全诗情感真挚深沉,叙事与抒情结合紧密,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