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濡须桥

· 胡曾
徒向濡须欲受降,英雄才略独无双。 天心不与金陵便,高步何由得渡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濡须:古地名,今安徽省无为县一带,三国时期为吴魏交界处。
  • 受降:接受敌人的投降。
  • 才略:才能和谋略。
  • 天心:天意。
  • 金陵:南京的古称,三国时期吴国的都城。
  • 高步:指高明的策略或手段。

翻译

徒然地向着濡须之地,想要接受敌人的投降,英雄的才能和谋略独一无二。 天意并不偏向金陵,那么高明的策略又怎能渡过长江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咏叹,展现了英雄人物的非凡才略与天意的无奈。诗中,“徒向濡须欲受降”一句,既表达了英雄的雄心壮志,又暗含了现实的无奈。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天意与人的智谋,强调了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交织,以及人在其中的无力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胡曾

胡曾

唐邵州邵阳人,号秋田。懿宗咸通中举进士不第。路岩为西川节度使,辟曾为掌书记。高骈镇蜀,又辟之。时南诏遗书不逊,曾答书,南诏屈伏,由是笺奏皆出曾手。僖宗乾符中,高骈移镇荆南,曾辟为荆南从事。又尝为延唐令。有《咏史诗》,《安定集》。 ► 1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