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蛰二首

· 徐夤
休说雄才间代生,到头难与运相争。 时通有诏徵枚乘,世乱无人荐祢衡。 逐日莫矜驽马步,司晨谁要牝鸡鸣。 中林且作烟霞侣,尘满关河未可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é)**: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这里有潜藏之意。
  • 徐夤(yín):唐代诗人。
  • 间代:隔代。这里指世间并非每个时代都能出现杰出的人才。
  • :同“征”,征召。
  • 枚乘:西汉辞赋家,曾被汉武帝征召。
  • 祢衡:东汉末年名士,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孔融上表推荐他,曹操送他去刘表处,后被黄祖所杀。
  • 驽马:劣马。
  • 司晨:指雄鸡报晓,常比喻负责掌握关键事务。
  • 牝(pìn)鸡:母鸡。
  • 中林:树林中。
  • 烟霞侣:与烟霞为伴侣,指避世隐居。

翻译

不要说杰出的雄才不是每个时代都能诞生,可到最后很难与命运抗争。时运亨通的时候,朝廷会下诏征召像枚乘那样的人才;世事混乱的年代,即便有祢衡这般贤才也没人举荐。不要总是夸耀劣马的脚步,司掌报晓哪会需要母鸡鸣叫呢。暂且在山林之中做一个与烟霞为伴的隐者吧,山河之间战乱纷纷布满烟尘实在不宜出行啊 。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才华与命运关系的深刻感悟。首联起笔便点明主题,直接阐述即便有雄才大略也难以抗衡命运,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通过“徵枚乘”与“无人荐祢衡”的对比,以历史典故说明时运对人才的影响,太平盛世会有君王征召贤才,乱世时贤才只能被埋没。颈联以“驽马”“牝鸡”等形象的比喻,进一步说明即便自身有才能,在不合理的环境下也难以发挥作用,讽刺了现实中不合理的用人现象。尾联诗人表明在战乱纷扰、世态艰难的情况下,选择归隐山林的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用典自然,通过多种修辞手法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世态不公、人才难遇明主的感慨以及无奈之下的归隐之念 ,情感沉郁又带有超凡脱俗的淡逸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