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墓

大位天下宝,维贤国之镇。 殷道微而在,受辛纂颓胤。 山鸣鬼又哭,地裂川亦震。 媟黩皆佞谀,虔刘尽英隽。 孤卿帝叔父,特进贞而顺。 玉床逾皓洁,铜柱方歊焮。 奉国历三朝,观窍明一瞬。 季代猖狂主,蓄怒提白刃。 之子弥忠谠,愤然更勇进。 抚膺誓陨越,知死故不吝。 已矣竟剖心,哲妇亦同殉。 骊龙暴双骨,太岳摧孤仞。 周发次商郊,冤骸悲莫殣。 锋剑剿遗孽,报复一何迅。 驻罕歌淑灵,命徒对旅榇。 自尔衔幽酷,于嗟流景骏。 丘坟被宿莽,坛戺缘飞燐。 贞观戒北征,维皇念忠信。 荒坟护草木,刻桷吹煨烬。 代远恩更崇,身颓名益振。 帝词书乐石,国馔罗芳衅。 伟哉烈士图,奇英千古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殷道:指商朝的道德和政治制度。
  • 受辛:即商纣王,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
  • 纂颓胤:继承衰败的王朝。
  • 媟黩(xiè dú):轻慢不敬。
  • 虔刘:杀戮。
  • 孤卿:指比干,商纣王的叔父,因其忠诚而被孤立。
  • 特进:特别晋升。
  • 铜柱方歊焮(fāng xiāo xìn):铜柱被烧得通红。
  • 观窍:观察事物的本质。
  • 季代:末代,指商纣王时期。
  • 猖狂:放肆妄为。
  • 抚膺:捶胸,表示悲痛或决心。
  • 陨越:坠落,比喻死亡。
  • 哲妇:聪明的女子,指商纣王的妃子妲己。
  • 骊龙:黑色的龙,比喻商纣王。
  • 太岳:指泰山,比喻比干的高大形象。
  • 周发:周武王的名字。
  • 商郊:商朝的郊外。
  • 冤骸:冤屈的尸骨。
  • 锋剑:锋利的剑。
  • 驻罕:停止。
  • 淑灵:美好的灵魂。
  • 旅榇(lǚ chèn):旅途中用的棺材。
  • 丘坟:坟墓。
  • 坛戺(tán shì):祭祀的场所。
  • 飞燐:飞舞的磷火,即鬼火。
  • 贞观:唐太宗的年号。
  • 刻桷(kè jué):雕刻的椽子。
  • 煨烬(wēi jìn):灰烬。
  • 帝词:帝王的文字。
  • 乐石:刻有音乐的石头。
  • 国馔:国家的祭品。
  • 芳衅:芳香的祭品。
  • 烈士图:英勇牺牲者的画像。
  • 奇英:非凡的英雄。

翻译

天下最重要的位置是国家的珍宝,只有贤能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的支柱。商朝的道德和政治虽然衰微,但商纣王继承了这衰败的王朝。山川震动,鬼哭神嚎,天地都为之变色。轻慢不敬和谄媚奉承的人充斥朝堂,英俊的人才被无情杀戮。比干,作为帝王的叔父,被特别晋升,他忠诚而顺从。玉床更加洁白,铜柱被烧得通红。他经历了三朝,一眼就能看穿事物的本质。末代的狂妄君主,愤怒地挥舞着白刃。比干更加忠诚和正直,勇敢地前进。他捶胸发誓,即使死亡也不惜。最终,他真的被剖心,聪明的女子妲己也一同殉葬。黑色的龙暴怒,泰山般的比干形象被摧毁。周武王在商朝的郊外,为那些冤屈的尸骨悲叹。锋利的剑斩除了余孽,报复来得如此迅速。停止歌唱美好的灵魂,命令士兵对着旅途中的棺材。从此,他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岁月如梭。坟墓被杂草覆盖,祭祀的场所围绕着飞舞的磷火。唐太宗在北征时,深念忠信。荒废的坟墓保护着草木,雕刻的椽子吹散了灰烬。随着时代的远去,恩情更加崇高,即使身躯倒下,名声也更加响亮。帝王的文字刻在音乐石上,国家的祭品摆满了芳香的祭品。伟大的烈士画像,非凡的英雄千古流传。

赏析

这首诗是对商朝忠臣比干的赞颂,通过对比干的忠诚和牺牲的描述,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悲壮命运。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山鸣鬼又哭,地裂川亦震”描绘了天地为之变色的场景,增强了悲剧色彩。同时,通过对商纣王的批判和对周武王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忠信的推崇和对暴政的谴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对历史英雄的深刻缅怀和崇高敬意的体现。

徐彦伯

唐兖州瑕丘人,名洪,以字行。以对策擢第。七岁能文,结庐太行山下。累授蒲州司兵参军。时司户韦嵩善判,司士李亘工书,而彦伯属辞,时称河东三绝。武则天时,为给事中,迁宗正卿,出为齐州刺史。中宗复位,改太常少卿,以修《武后实录》劳,封高平县子。未几,出为卫州刺史,以善政闻。官终太子宾客。有集。 ► 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