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庄
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难忘。 夜坐心中火,朝为鬓上霜。 不经公子梦,偏入旅人肠。 借问高轩客,何乡是醉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避愁:避开忧愁。
  • 鬓上霜:比喻白发,形容年老或忧愁。
  • 高轩客:指乘坐高大马车的显贵客人。
  • 醉乡:指醉酒后的迷糊状态,也比喻逃避现实的境地。

翻译

想要避开忧愁,忧愁却又来到,忧愁一来,那些烦心事就难以忘怀。 夜晚坐着,心中如同燃烧着火焰,早晨起来,两鬓却像是覆盖了霜雪。 没有经历公子的梦境,却偏偏深入了旅人的心肠。 请问那些乘坐高大马车的显贵客人,哪个地方才是可以逃避现实的醉乡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忧愁的无奈和逃避现实的渴望。诗中,“避愁愁又至”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想要逃避忧愁却无法做到的困境,反映了人生中无法避免的烦恼和忧虑。后文通过“夜坐心中火,朝为鬓上霜”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忧愁给人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折磨。结尾的“借问高轩客,何乡是醉乡”则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逃避现实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现实压力时的心理状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韦庄

韦庄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诗人。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以后,与弟妹失散,浪迹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写有长篇歌行《秦妇吟》。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乾宁四年(897年),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聘用他为判官。在四川时为王建掌书记,蜀开国制度皆庄所定,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阳。谥文靖。 ► 381篇诗文

韦庄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