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鹤溪明府过山居见和玉舜七首再叠三首为答

· 陆深
门外频劳长者车,山中风物过繁华。 未成雪卧袁高士,已见仙才蔡少霞。 一任登临留胜槩,虚烦拂拭到泥沙。 欲将花比河阳县,花似潘郎恨有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府:古代对县令的尊称。
  • 山居:山中的住所。
  • 风物:风光景物,即风景。
  • 繁华:繁荣热闹,此处指风景美丽。
  • 雪卧:指隐居不仕。
  • 袁高士:指东汉时期的隐士袁安。
  • 仙才:指才华非凡的人。
  • 蔡少霞:人名,具体不详,应为当时的才子或名人。
  • 胜槩:胜景,美景。
  • 虚烦:空自烦劳。
  • 拂拭:轻轻擦过,比喻关照或提携。
  • 泥沙:比喻普通或低贱之物。
  • 河阳县: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因潘岳曾任河阳县令而闻名。
  • 潘郎:指潘岳,西晋文学家,以美貌和才华著称。
  • 恨有瑕:遗憾有缺点或不足。

翻译

门外常有尊贵的客人频繁来访,山中的风景超越了繁华的都市。我未能像袁安那样隐居雪中,却已见识了如蔡少霞般的非凡才华。任由人们在此留下美丽的风景,我却空自烦劳,不值得被关照。想要将此地比作河阳县,这里的风景虽美,却如同潘岳般,总有些许遗憾和不足。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感慨和对来访者的回应。诗中,“门外频劳长者车”展现了诗人受到的尊重和关注,而“山中风物过繁华”则赞美了山居的自然美景。通过对比袁安的隐居和蔡少霞的才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才华的欣赏。最后,以河阳县和潘岳作比,诗人既表达了对山居美景的自豪,又透露出对完美境界的渴望和遗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