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

· 陆深
园林变夏木,弱躯犹春衣。 岂乏四方志,瘏马不能车。 偃息沧江涘,水竹既清虚。 悟悦有夙契,冥诠资简书。 翔禽怀佳音,时雨鸣前除。 境适谢力遣,迢遥遂忘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斋居:指在书房或静室中居住,多指读书或修行。
  • 夏木:夏季的树木。
  • 弱躯:指身体虚弱。
  • 春衣:春天的衣服,这里可能指轻薄的衣物。
  • 四方志:指远大的志向或四处游历的愿望。
  • 瘏马:疲惫的马。瘏(tú)。
  • 偃息:休息,安息。
  • 沧江:泛指江河。
  • :水边。涘(sì)。
  • 水竹:水边的竹子。
  • 清虚:清新空旷。
  • 悟悦:领悟后的喜悦。
  • 夙契:旧有的契合,指早已有的默契或理解。
  • 冥诠:深奥的解释或理解。
  • 简书:书信或简短的文字。
  • 翔禽:飞翔的鸟。
  • 前除:门前的小路。
  • 境适:环境适宜。
  • 谢力遣:谢绝外力的派遣或干扰。
  • 迢遥:遥远。
  • 忘予:忘记自己。

翻译

园林中的树木随着夏天的到来而变化,我这虚弱的身体还穿着春天的衣服。虽然心中有着远大的志向,但疲惫的马儿已无法再驾车远行。我在这里休息在江河边,水边的竹子显得清新空旷。领悟后的喜悦与旧有的默契相契合,深奥的理解得益于简短的文字。飞翔的鸟儿带来了美好的声音,时雨在门前的小路上鸣响。环境适宜,我谢绝了外力的派遣,遥远的地方让我忘记了自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园林中的静谧生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远大志向的无奈。诗中“偃息沧江涘,水竹既清虚”等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心境。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