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朔江门观涨

· 陆深
渺渺烟波连海门,长风吹浪昼为昏。 矶头锦树随船出,天上银河倒地喧。 便欲乘槎贯牛斗,却愁断梗失山村。 新寒十月登楼望,岸草汀花半不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农历每月初一。
  • 江门:地名,位于今广东省。
  • :指涨潮。
  • 渺渺:形容水势浩大,远望无边。
  • 海门:指江河入海口。
  • 矶头: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 锦树:形容树木在水中倒影如锦绣。
  • 乘槎:乘坐竹筏或木筏。
  • 贯牛斗:穿过牛宿和斗宿,即穿越星空。
  • 断梗:断了的草木枝条,比喻漂泊无定。
  • 新寒:初寒,指初冬的寒意。
  • 岸草汀花:岸边的草和浅滩上的花。

翻译

十一月初一,我在江门观望着浩渺的烟波,它连绵不断地涌向海门。长风猛烈地吹动着波浪,使得白昼都显得昏暗。水边的岩石上,锦绣般的树木随着船只一同出现,仿佛天上的银河倒挂在地面上,发出喧闹的声音。我便想乘坐竹筏穿越星空,却又担心自己像断了的草木枝条一样,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山村。初冬的寒意中,我登上楼阁远望,只见岸边的草和浅滩上的花几乎都不见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江门观潮时的壮阔景象和深沉感慨。诗中,“渺渺烟波连海门”和“长风吹浪昼为昏”生动地展现了涨潮时的自然威力,而“矶头锦树随船出”和“天上银河倒地喧”则巧妙地运用比喻,增强了画面的美感。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漂泊生涯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陆深的艺术才华。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